四川省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于8月25日-31日在自贡市举行。我市代表团在市政府副市长陈中华的带领下,牢记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重托,团结一心,顽强拼搏,奋勇争先,获得团体总分、金牌总数、奖牌总数全省第二名,出色地完成了“保四争三”的目标任务。
图1:达州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在省七届残运会闭幕式上领奖
一、基本概况
(一)省七届残运会概况
四川省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是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省体育局、省民政厅、省残联和自贡市人民政府承办,于2010年8月25日开幕,8月31日闭幕,历时7天。本届残运会共设15个大项、376个小项竞赛项目,其中:自贡市承办13个大项,成都承办2个大项,聋人篮球等4个项目于2010年6月提前举行。较上届相比,新增设了轮椅网球、坐式排球、盲人足球和飞镖等四个项目。残运会期间,来自全省21个市州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和工作人员近8000人云集自贡,成为我省历史上项目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残疾人综合性体育盛会。开幕式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发来贺信,对本届残运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二)我市组团参赛情况
2009年10月,《四川省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竞赛规程总则》出台后,我会将组团参加省第七届残运会作为残联工作的头等大事,科学地提出了“突出优势,科学训练,确保安全,勇创佳绩”的总要求,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到全市7个县(市、区)城镇社区、山区农村,走村串户,访贤选能,筛选出了200余名残疾人运动员,分别建立了田径、游泳、聋人篮球、聋人足球、飞镖、羽毛球训练基地,先后在四川文理学院、市业余体校聘请了10余名高水平教练员,从我会机关及直属单位抽调了10余名工作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和后勤保障工作,从2010年3月至8月经过了三次淘汰式集中训练,建立了一支“项目优势明显、年龄结构合理、人员队伍稳定”的残疾人运动员队伍。
在省第七届残运会上,由82名运动员和20余名教练员、工作人员组成的达州代表团,参加了田径、游泳、飞镖、象棋、举重、羽毛球、乒乓球、轮椅网球、聋人篮球、聋人足球共10个大项近100个小项比赛,斩获金牌41枚、银牌28枚、铜牌26枚,获得团体总分1020分,打破省纪录33(人)次,取得了团体总分、金牌总数、奖牌总数全省第二的骄人成绩,实现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续写了我市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的新辉煌。
二、主要收获
(一)达到了检阅残运队伍、发现后备人才的目的。从本届残运会比赛结果看,我市残疾人竞技体育水平的整体实力有明显突破,团体总分超上届362.5分,金牌总数超上届14块,奖牌总数超上届28块。可喜的是,在竞技水平上出现了亮点:游泳、田径两个大项已在全省占据绝对优势。如:游泳队22名运动员共获金牌24枚、银牌10枚、铜牌6枚,31人(次)破省纪录,以总分558分位居全省榜首。同时,薪火相传,人才辈出,老运动员李辉、邓雪飞等继续保持了高水平的运动成绩,今年新选拔的刘发雷、王紫莹等一大批年轻运动员刻苦训练,不畏强手,迅速成长,为我市进军全省第二集团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今后我市参加全省、全国大赛遴选了后备力量。
(二)达到了激发精神活力、展示残运风采的目的。我市残疾健儿们在残运会上通过意志、技能、体能的较量,展示了残疾人自强不息、奋勇拼搏的精神风貌。他们顽强向命运挑战,体现了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他们珍惜人生价值,体现了无私的奉献精神;他们互助互爱,体现了同荣共进的集体主义精神;他们向生命极限挑战,充分证明了残疾人也可以是生活的强者;他们以赛场为舞台,广交朋友,展示了达州残疾人文明和谐的良好形象,也表现了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决心和能力。
(三)达到了相互交流学习、展现文明形象的目的。残运会期间,我们认真考察学习东道主的办赛办会经验,积极探讨残疾人体育和残疾人工作思路和方法,彼此增加了了解,增进了情谊。我市代表团优异的运动成绩和良好的精神风貌,赢得了省委、省政府、省残联、省体育局领导和兄弟市(州)同行们的一致好评。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黄新初、省政府副省长张作哈高度赞扬达州市委、市政府对残疾人体育事业的重视和关怀,强调要在全省学习推广达州经验,在达州建立残疾人体育人才培养基地。
三、主要体会
(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亲切关怀,为我市代表团创造优异成绩提供了可靠保证。为了积极备战本届残运会,市委书记李向志、市委副书记、市长何健多次委托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杨天宗和市政府副市长陈中华研究解决我市代表团组团训练中的困难和问题,多次到训练基地和比赛场地看望鼓励运动员和教练员,解决训练中的实际困难,分析赛场形势,研究战略部署,鼓舞团队士气。2010年3月17日,经市政府研究同意,正式组建了达州市残疾人体育代表团,团长由市政府副市长陈中华担任。2010年8月10日,我市召开四川省七届残运会达州代表团出征誓师大会,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杨天宗受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向志、市委副书记、市长何健的委托,为我市残疾健儿助威壮行,增强了代表团必胜的信心。
(二)我会党组、理事会一班人团结务实、全力以赴,为我市残疾人体育事业实现历史性突破作出了自己应有贡献。为加强集训管理,我会党组、理事会团结带领全会干部职工尽职履职、无私奉献,科学决策、精心备战,确保了组团训练和比赛期间“零失误”和“零事故”。一是明确了一名党组成员负责代表团的日常训练和管理工作,落实了专职管理和后勤服务人员,实行了24小时轮流值班制度;二是党组、理事会一班人经常深入训练基地和运动队,了解情况,指导训练,解决运动员训练中和家庭方面的困难和具体问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三是各训练基地按照我会的职责分工和纪律要求,坚持以训练为中心,一手抓管理,一手抓刻苦训练和科学训练,认真制定目标责任管理措施,任务落实到队到人;四是切实加强安全工作和后勤保障,医务人员随队工作,有重点地做好疲劳恢复、营养补充、伤病防治。后勤人员竭尽全力,办好伙食,搞好服务,方便了运动队的训练和休息;五是积极改善残疾人专用训练设施,保证训练器材设备及时到位,确保了运动员全力以赴搞训练,轻装上阵夺奖牌,在长达10个多月的集训期间,由于我会领导有力,200多人的训练队伍没有发生一起打架斗殴或安全事故,运动员、教练员始终以昂扬的斗志,振奋的精神状态投入训练和比赛。
(三)市级有关部门和单位倾情相助、大力支持,共同奏响了一首扶残助残的和谐曲。市财政局、市体育局、市广电局、达州日报社、市福利院、市特教校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大力倡导扶残助残传统美德,积极配合市残联,在运动队的后勤保障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使集训工作得以稳定持续进行。
这次代表团取得的丰硕成果是市委、市政府多年来关心、重视残疾人工作的结果,是我市改革开放和发展残疾人事业的结果,是我市重视人权保障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结果。达州市残疾人体育代表团将认真总结经验,谦虚谨慎,务实进取,积极推动我市残疾人体育事业向前发展,不断开创残疾人工作崭新局面,努力为达州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