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达州市残疾人联合会网站! 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达州市残疾人联合会 >> 政策法规 >> 正文
关于印发达州市“十三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的通知
更新时间:2017/11/8 9:41:01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8977

 

                 达市府发〔201728

 

达州市十三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

2016—2020 年)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工作部署,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决战决胜残疾人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依据《四川省残疾人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和《达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第一章 编制背景

市委、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残疾人事业,不断加强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深化量体裁衣式残疾人服务©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残疾人教育稳步提升,残疾人就业形式和渠道不断拓展,残疾人康复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残疾人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残疾人生存发展状况显著改善。十二五以来,累计为 24 万名残疾人提供基本医疗保险补贴和医疗救助,为 12 万名残疾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为 7 万名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为 8 万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及城乡低保残疾人发放生活费补贴,扶助 12 万名残疾人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帮扶 2 万名残疾人家庭消除贫困。残疾人文化体育繁荣发展,我市体育健儿首次夺得残奥冠军。人道主义思想广泛传播,扶残助残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更加广泛,各行各业涌现出众多残疾人自强模范。

二、面临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残疾人既是全面小康社会的受益者,也是重要的参与者和建设者。没有残疾人的小康,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小康。没有残疾人的幸福,就不能实现完整的幸福达州。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2016 12 月,达州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达市府发〔201628 号),为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推动发展残疾人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市残疾人事业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残疾人就业还不够充分,残疾人收入普遍偏低,特别是贫困残疾人及其亲属增收困难,支出负担较重,脱贫任务艰巨;残疾人康复、教育、托养等基本公共服务还不能得到满足;残疾人事业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基层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薄弱;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还面临障碍,歧视残疾人、侵害残疾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时有发生。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群体,需要格外关心、倍加关注。十三五时期,必须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抢抓机遇,创新实践,弥补残疾人事业发展短板,尽快缩小残疾人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让残疾人和全市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第二章 总体要求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以“12335”总体要©为路径,以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为目标,以深化量体裁式残疾人服务为遵循,坚持兜底线、稳增收、保公平、促融合,聚焦残疾人两不愁、三保障、两扩面,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和扶残助残服务体系,增加残疾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让改革发展成果广泛精准惠及每一个残疾人,促进残疾人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融合发展持续推进,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生活得更加殷实、更有尊严。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参与。将残疾人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评估考核体系,确保残疾人享有基本民生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同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满足残疾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共同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

(二坚持问题导向,托底保障,兜底服务。围绕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通过普惠性制度安排给予残疾人公平待遇,保障他们的基本生存发展需求。通过特惠性制度安排给予残疾人特别扶助和优先保障,解决他们的特殊困难和特殊需求。

(三)坚持改革创新,激励自强,融合发展。把创新作为引领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第一动力,以全面深化量体裁衣式服务为残疾人谋幸福为中心,系统推进深化量服 5335”战略,大力弘三有四自精神,最大限度激发残疾人内生动力,使广大残疾人真正成为量服的主体参与者、直接监督者和实惠获得者,推进残疾人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走在前列。强化统筹,分类指导,加大对基层和经济薄弱地区的政策、资金、项目扶持力度,促进城乡和区域之间残疾人事业协调发展。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试点不断探索新路径、创造新经验,推进我市残疾人事业干在实处、创先争优。

三、发展目标

2020 年,量体裁衣式残疾人服务全面深化,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更加健全,残疾人小康进程与全市小康进程相一致。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残疾人事业与全市经济社会稳步协调发展,广大残疾人与全市人民共建共享全面小康社会。

(一残疾人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力争城乡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农村贫困残疾人实现脱贫,残疾人普遍享有基本住房、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基本康复,生活有保障,居家有照料,出行更便利。

(二残疾人平等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就业更加充分,文化体育生活更加丰富,自身素质和能力不断增强,社会参与更加广泛深入。

(三)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建立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康复托养服务模式。

第三章 主要任务

十三五期间,全市残疾人工作围绕残疾人兜底保障、就业增收、公共服务、权益保障、服务能力等重点工作,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

一、兜底保障残疾人民生

(一)实施民生保障工程。根据每个残疾人的具体情况和基本民生需求,采取量服”“一人一策办法,每年为全市 20 万以上残疾人制定并落实一人一策民生保障方案,精准实现残疾人两不愁、三保障

(二)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对符合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残疾人家庭应保尽保,对符合规定的困难成年重度残疾人,其家庭未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可以个人名义单独申请,符合条件的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对纳入特困人员供养范围的残疾人,逐步改善供养条件。对符合城乡救助条件的残疾人逐步提高救助标准, 社会救助经办机构对残疾人申请社会救助的,应当及时受理并提供相应便利条件。对全市贫困残疾儿童和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开展精准医疗救助服务,实施医疗卫生计生扶贫十免四补助,逐步实现贫困残疾人在县域内基层医疗机构门诊和重特大疾病住院个人医疗费用减免及住院先诊疗后结算制度。完善提高重度残疾人医疗报销标准,逐步将低收入家庭中的重度残疾人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对其中患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或患重特大疾病需要长期门诊治疗,导致自付费用较高的,给予门诊救助。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工作,建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防治管理和康复服务机制。有条件的地方对精神障碍患者实施免费服药。

(三)健全福利补贴制度。为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的低保对象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主要补助残疾人因残疾产生的额外生活支出。从 2017 1 1 日起,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且残疾等级为一、二级的重度残疾人,每人每月分别按照 100 元、80 元的标准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对在省、市、县级定点康复(医疗)机构接受康复训练的脑瘫、智障、自闭症残疾儿童给予生活费补助,逐步使其免费得到手术、康复训练和辅具适配等服务。建立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补贴制度。落实低收入残疾人家庭生活用水、电、气等费用补贴政策。落实盲人、聋人特定信息消费支持政策。对残疾人搭乘市内交通工具给予便利和优惠。落实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和公园等公共场所对残疾人免费开放。

(四提高基本医保水平。落实重度残疾人、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指独生子女三级以上残疾或死亡且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家庭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政府资助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逐步扩大资助范围,适当提高资助标准,更好地帮助城乡残疾人普遍按规定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逐步将残疾人医疗康复关系密切的辅具配置、精神病门诊服药、肢残儿童矫治手术等纳入当地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完善重度残疾人医疗报销制度,逐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支付的医疗康复项目范围。

(五优先保障基本住房。深入落实城乡生活困难残疾人住房保障政策,为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城镇残疾人家庭优先提供公共租赁住房或发放住房租赁补贴,并在选择房源、楼层等方面给予照顾。各地在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时,同等条件下要优先安排符合危房改造政策的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按照农村危房改造的政策要求,采取制定实施分类补助标准等措施,对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家庭给予倾斜照顾,确保到 2020 年底完成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存量危房改造任务。在小城镇建设、易地搬迁和易地扶贫等项目实施中,应优先安排残疾人,并在发放拆迁补助费、停业补助费、产权调换安置时,给予适当优惠。有条件的地方可组织实施残疾人宜居、亮居工程,进一步改善残疾人住房条件。

(六)加快发展托养服务。建立健全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实现与儿童、老年人护理照料服务体系的衔接和资源共享。逐步提高残疾人托养服务能力,扩大受益面。继续实施阳光家园计划,提高托养机构规范化服务水平。大力培育社会托养机构。

二、促进残疾人就业增收

(一)实施就业增收工程。整合各方面资源,每年精准帮助全市 3 万名以上残疾人制定并落实一人一策发展方案,帮助他们找到最佳的发展路子,精准促进就(创)业增收;依法大力推动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招录(聘)和安置残疾人就业,各级党政机关在坚持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的前提下,对残疾人能够胜任的岗位,在同等条件下鼓励优先录用残疾人。将安排残疾人就业情况纳入国家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四川),列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内容。各类医疗机构要积极吸纳符合条件的盲人医疗按摩人员就业执业。逐步建立用人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情况公示制度;稳定发展残疾人集中就业。福利企业、盲人按摩机构和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等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参照社会福利机构享受城市建设与公用事业收费优惠。制定政府采购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产品和服务有关政策。扶持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建设;积极扶持残疾人创新创业。各级财政和残联要按照不低于上年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15%的比例,对实现居家灵活就(创)业的残疾人给予直接补贴,依法落实税费减免和社会保险补贴,帮助安排经营场所、提供启动资金支持,做好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和配套金融服务。扶持残疾人双创示范基地和社会组织助残双创示范机构。借助互联网+”行动,实施残疾人淘宝云客服培训,支持残疾人利用网络就业创业,给予设施设备和网络资费补助;大力发展残疾人公益岗位就业和辅助性就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的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性岗位,应当按不低于 10%的比例优先安排残疾人就业。定向招聘政府雇员从事残疾人专门协会工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将村(社区) 残疾人看护和残疾人专干(专委)纳入公益性岗位管理,参照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岗位补贴,确保每个残疾人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有一所示范性辅助性就业机构,为辅助性就业残疾人提供工资性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对辅助性就业机构设施设备配备、无障碍改造等给予补助。

(二)实施脱贫攻坚计划。将农村贫困残疾人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全面纳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机制和贫困监测体系。继续实施残疾人扶贫对象生活费补贴项目。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和残疾人扶贫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确保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至少参与一项养殖、种植、设施农业等增收项目。加大对吸纳贫困残疾人较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力度。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到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的资产量化到贫困户时,可适当提高贫困残疾人的量化比例。积极引导贫困残疾人家庭采取土地托管或林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等方式,实现家庭资产增值增收。金融支持扶贫惠农工程应对贫困残疾人给予优先扶持和重点倾斜,对贫困残疾人发放的扶贫小额信贷可适当延长贷款期限,适当提高贷款额度,贷款利率不高于人民银行同期基础利率,原则上按 5%的年利率给予贷款贴息,贷款利率低于 5%的按照实际利率贴息。各级财政要统筹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加大对农村贫困残疾人的支持力度。将残疾人减贫成效纳入地方各级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范围。

(三)加强就业保障服务。全面落实残疾大学生求职创业补贴、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补贴和大学生创业补贴等就(创)业扶持政策,确保每一名有就业意愿的残疾大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大学生都能实现就业或参加到就业准备活动中。残疾人参加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含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培训合格证书)的,给予一定的职业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对组织用人单位招用残疾人并协助签订 1 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给予就业服务补贴。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基层网点将残疾人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加强残疾人劳动保障监察力度, 维护残疾人劳动合法权益。

三、推进残疾人公共服务

(一)实施精准康复工程。以每个残疾人的具体康复需求为导向,采取一人一策方法,每年为全市 5 万名以上残疾人提供精准康复服务。强化残疾预防,全面落实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广泛开展以社区和家庭为基础、以一级预防为重点的三级预防工作。建立 0—6 岁残疾儿童筛查机制,完善筛查、诊断、随报、评估、服务一体化的残疾服务监测网络和残疾报告制度。落实好

残疾儿童救助服务,推动残疾儿童救助服务及检查考核规范化、常态化。加强残疾预防宣传,广泛开展残疾预防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宣传教育活动;精准保障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需求, 有效扩大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的覆盖面。实施好贫困家庭 0—6 岁残疾儿童救助专项扶贫,贫困家庭脑瘫儿童救助,听力、智力、肢体、孤独症残疾儿童救助,贫困残疾人基本辅助器具适配,白内障复明,精神障碍患者服药、住院及中途之家康复站,残疾人脱贫攻坚精准康复服务直通车等重点康复项目,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放宽救助年龄和范围。鼓励各地开展多种专项免费医疗康复服务,力争贫困和重度残疾人全面享受扶贫医疗专项基金,努力实现所有困难残疾人得到有效治疗和康复。加强对残疾人健康康复管理,将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全部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将残疾人健康康复管理和社区康复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加强辅助器具生产、推广和适配服务。重点支持、加快发展残疾人辅助器具等产业,支持经济、实用、智能辅助器具研发生产。深入实施残疾人辅助器具全覆盖,推广量服精准辅助器具适配服务,普及助听器、助视器、假肢、轮椅、拐杖等残疾人急需的辅助器具,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率达 80%以上。

(二)推进教育提升计划。采取一人一策方式,扩大特教学校招生规模,建立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逐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继续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确保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为残疾儿童、青少年提供包括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在内的 12 年免费教育;对民办幼儿园就读的残疾儿童,按当地同类型公办幼儿园保教费收费标准等额补助。鼓励和支持现有的特殊教育学校、儿童康复机构取得办园许可,开展学前教育,将学前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全面纳入保教费减免范围;支持残疾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将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纳入中、高职国家助学金,对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残疾学生给予特殊补助。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救助机制重点向残疾学生倾斜。精准开展残疾青壮年文盲扫盲工作;夯实特殊教育发展基础。到 2020 年,30 万人口以上的县(市、区)基本实现都拥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30 万人口以下未建立特殊学校的县(市、区)要建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达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整体搬迁。各地要在省核定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内,落实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正常教学和管理工作所需编制,配足配齐教职工。改革特教教师培养模式,完善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落实并提高特教津贴。贯彻实施《国家手语和盲文规范化行动计划(2015—2020 年)》,推广国家通用手语和通用盲文。

(三)丰富文化体育生活。丰富残疾人文化及特殊艺术。将残疾人作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的重点人群之一,公共文化惠民工程、全民健身工程、全民阅读工程、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机构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要提供适合残疾人的服务内容和活动项目。深入开展数字化助残服务行动及残疾人阅读活动,推广残疾人数字阅读,逐步建立免费赠阅体系,形成地方残疾人阅读品牌。完善残疾人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市、县(市、区)公共图书馆或其他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设立盲人阅览室,配备盲文图书、有声读物、大字读物及阅读辅助设备等。大力实施文化惠残励志扶贫,开展文化进家庭五个一项目,惠及 2 万户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开展好励志自强、脱贫奔康文化扶贫主题巡演。积极推动残疾人群众文化和特殊艺术发展,按年度实施特殊文化艺术展示展评展览,积极参加四川省第三届残疾人文化艺术节。支持创作、出版残疾人文学艺术精品。积极发展残疾人文化产业;推进残疾人体育工作。实施残疾人体育健身计划,开展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进家庭、进社区项目,惠及 1 万户残疾人家庭。加快残疾人群众性体育场所建设,依托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实现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活动室县(市、区)全覆盖。健全残疾人运动员培养体系,促进残奥、特奥、聋奥运动协调发展,实现在达州残疾人竞技体育新发展。办好达州市第四届残疾人运动会,积极参加四川省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四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

(四)推进社会环境建设。贯彻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 确保新(改、扩)建道路、建筑物和居住区配套建设无障碍设施, 加快推进政府机关、公共服务、公共交通、社区等场所设施的无障碍改造。公共交通工具逐步配备无障碍设备,公共停车区按规定设立无障碍停车位。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的验收须邀请残联组

织或残疾人代表参与,加强无障碍设施日常维护管理和监督使用,改进方便残疾人交通出行的服务举措。重点推动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开展无障碍环境市县村镇创建工作,逐步推进农村无障碍环境建设;推进信息无障碍环境建设。推进政务信息以无障碍方式发布,市级政府新闻发布会逐步增加国家通用手语服务。公共服务机构、公共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为残疾人提供语音、文字提示、盲文、手语、视觉引导等无障碍信息服务。探索将具有读屏等适合不同类别残疾人特殊需求的智能手机作为辅助器具配发给贫困重度残疾人,不断提高残疾人利用现代通讯工具反映需求、办理业务、监督评价残疾人工作和参与社会事务的能力。对使用智能手机登录开放量服的残疾人,各地应予以适当的信息资费补助。鼓励通信运营商为残疾人使用智能终端提供特殊资费套餐。

(五)规范残疾办证管理。采取集中评定、专门评残小分队等形式进村(社区)、进家庭,为行动不便、经济困难的残疾人提供便利快捷办证服务。严格标准、简化程序、提升效率,各县(市、区)办证残疾人数占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推算数的比例不得低于 50%

四、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一)拓宽信访维权渠道。以量服理念和方法推动残疾人维权工作,拓展残疾人群众诉求表达和回应渠道,构建残疾人足不出户的维权工作机制,切实依法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依托量服建立制度性入户调研机制,实现与残疾人密切联系常态化。结合七五普法宣传教育和残疾人法律救助体系建设,充分利用量服平台大数据和残疾人 12385 维权服务热线,精准掌握残疾人各项权益诉求,将残疾人维权关口前置。

(二)实施精准个性服务。依托量服建立一人一策服务机制,实施精准服务,切实将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社会组织提供的各项保障和服务与残疾人的具体需求对接,以精准、专业的服务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依托量服实现互联网+”精准管理。利用量服平台,精准掌握残疾人共性需求,促进残疾人需求向政策、政策向服务的两个转化

(三)开展直接监督评价。依托量服建立以残疾人直接监督为主的新型群众监督考核机制,通过实施开放量服,方便残疾人通过手机和电脑反映诉求和意见,对服务进行背对背评价和监督,以精准监督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五、提升残疾人服务能力

(一)发展助残慈善事业。加快建立政府救助和慈善救助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最大限度实现困难残疾人救助无缝衔接。鼓励和规范网络助残慈善活动。

(二)激励志愿助残服务。积极开展志愿助残阳光行动”“狮爱 1+1 携手同行等社会助残项目,促进志愿助残服务常态化、制度化、专业化。引导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进入残疾人服务领域, 提高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残疾人工作者队伍中的比例。

(三)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将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作为政府购买服务的重点领域,逐步完善政府购买助残服务指导性目录, 扩大购买规模。加大政策、项目、资金、场地等方面支持,引导培育和规范发展助残社会组织。

(四)大力弘扬助残文化。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残疾人事业宣传工作,大力宣传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量服文化,激发广大残疾人内生动力的三有四自自强文化和动员社会协同参与的四出助残文化,努力形成残疾人事业发展良好氛围。

 

第四章 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地要把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列为政府目标绩效管理内容。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政府常务会议每年至少研究一次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工作。各级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加强统筹协调, 每年至少听取一次成员单位履职尽责情况汇报,形成齐抓共管、密切配合的工作局面。

二、加强队伍建设。实施残疾人组织建设强基育人工程,巩固县、乡、村三级基层残疾人工作组织体系。落实《中共达州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实施意见》(达市委发〔201511 号),进一步加强基层残疾人工作队伍建设。全市各乡(镇)、村(社区)残疾人组织至少配备 1 名残疾人专(兼) 职委员,并将其纳入公益性岗位管理。将残疾人工作者培训纳入干部培训的总体部署。

三、加大经费投入。各地要进一步完善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的财政金融支持体系,加大投入,按照支出责任合理安排所需经费,形成多渠道、全方位的残疾人事业投入格局。地方各级体育彩票、社会福利彩票公益金留本级使用的,应严格按《四川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实施办法》规定比例用于发展残疾人体育事业和福利事业。依法征收和规范使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完善残疾人脱贫攻坚财政金融支持政策。贫困村产业发展扶持基金、周转金和县级教育和卫生扶贫救助基金重点支持贫困残疾人。

四、夯实基础设施。各地要将残疾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公益性项目。到 2020 年实现每个县残疾人康复设施、托养设施、综合服务设施三者有其一的目标。加快建设完善全市残疾人服务体系。实现量服平台与相关部门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向持证残疾人及家属、社会组织(机构)全面开放。加强残疾人康复机构能力建设,建成市、县互联网+”康复服务体系。研究制定残疾人服务机构用地、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优惠扶持政策。

 

第五章    实施评估

各地要依据本规划制定当地十三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各地、各部门将本规划的主要任务指标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统筹安排、同步实施,确保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各地要依据规划制定年度实施计划。各级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及相关部门要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督查、监测、跟踪问效和开展第三方评估,期中和期末进行检查考核、绩效评估和信息公开。对作出显著成绩和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表扬奖励。

 

 

 

 
 
   【编辑:李从娥】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