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是家中的“顶梁柱”
记者第一次见到陈邦涛时,他身着干净的白衬衣,白净的脸上露出阳光的笑容,很难将眼前这位男孩与“残疾”联系到一起。当记者问他:“是不是在读书方面很有天赋?”陈邦涛并没有立马回答,而是露出了一个微笑,然后说了一句:“我付出了很多,才有现在的成绩。”
陈邦涛从小生活在万源市大竹镇仙鹤坝村一个贫困家庭,两岁时生了一场大病,由于当时医疗水平有限,多次手术后,最终还是落下了左下肢与右上肢三级肢残。小时候,父母身体不好,陈邦涛每天不仅要上学,还要喂猪、种庄稼、煮饭。虽然从小腿脚不方便,但陈邦涛几乎包揽了家中所有家务,成了家中的“顶梁柱”。
“晚上为了看书,和几个同学躲到厕所‘借光’。”陈邦涛告诉记者,他从小就爱读书,喜欢沉浸在题海中的感觉,每次解答出一道难题都十分有成就感。上高中时,学校每天晚上都会准时关灯,为了继续学习,陈邦涛会和几个同学到厕所“借光”,一起讨论难题。最终,他以612分的高分顺利考进河北医科大学临床专业。
建议残疾朋友学一技之长
进入大学后,陈邦涛比以前更加努力了。3年前,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山西医科大学研究生。陈邦涛告诉记者,在读研究生期间,由于父母病情加重,需要高昂的医药费。为了给父母治病,陈邦涛找了三份“家教”工作。每天白天陈邦涛认真学习,晚上10点后就到学生家中帮他们补习。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六月,陈邦涛顺利考上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攻读病原生物学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同时,还申请到了出国深造的机会。
采访中记者得知,陈邦涛在硕士研究生期间,以第一作者完成了“SCI论文”一篇、国家核心期刊论文两篇、省级核心期刊论文四篇。去年,陈邦涛还获得了2015年硕士国家级奖学金。陈邦涛说,残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放弃自己。希望和他一样的残疾朋友不要因为身体小小的缺陷而自暴自弃,只要付出了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建议残疾朋友从小学习一技之长。陈邦涛还表示,他愿意用实际行动去帮助残疾朋友。
据了解,达州市残联赵本权理事长在获悉陈邦涛考上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的消息后,主动联系陈邦涛,并给予了一定的资助与勉励。赵理事长表示,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残疾朋友们一定要立志笃学,不断进步,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
(本报记者 刘民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