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全国第九届残运会暨第六届特奥会先期比赛项目落下帷幕。据悉,达州共有11名优秀运动员参加全国第九届残运会先期比赛项目网球和击剑的比赛,四川网球代表团获得3金8银7铜,其中达州籍运动员共为四川代表团赢得了3枚金牌4枚银牌5枚铜牌。

达州残联用爱呵护成长
对于很多普通家庭来说,如果家里出现一些残疾人,无疑是不幸的,但其中不乏一些身残志坚的人。“达州市残联在达州52万残疾人中发现和培养了不少优秀的残疾人运动员。”最让达州市残联惊喜的是,作为不常设轮椅击剑项目,来达州的22岁运动员唐潞还为四川添得一枚铜牌。“发现‘种子’,达州市残联就会用爱去呵护成长,帮他们重塑人生的信念。”
对于网球比赛取得的优秀成绩,四川残疾人网球队主教练陈林介绍,“四川队组建多年,有在各项目上取得好成绩的潜力,届时只需队员们放松心态去拼,打出平时的水平,成绩自然就来了,来自达州的运动员确实给四川队争了光。”
交出给力成绩单运动小将
“此次达州运动员真的很给力。”达州市残联组宣科科长向记者讲述,“网球比赛中刘光峰算是一匹‘黑马’,拿到了两枚奖牌,混双也获得了一枚金牌。”我们在网球项目上拿到3枚金牌、4枚银牌、4枚铜牌,击剑项目上拿到1枚铜牌。
倔强王紫莹:主动挑战男生
今年17岁的王紫莹出生于一普通企业职工家庭,家里条件不是很好,年幼时因车祸导致肢体残疾,后来爱好游泳的她在参加达州市第一届残疾人运动会时,没有女孩子参加比赛,她主动挑战男生。“后来,她被达州市残联推荐去了成都体育学院成为游泳运动员。后又被网友教练‘相中’,成为了轮椅网球运动员。2015年5月11日,王紫莹将赴日本参加ITF轮椅网球公开赛。
“没有达州市残联工作人员的发现,没有教练的培养,我也不会有今天的成绩。”王紫莹每次遇到什么开心和不开心的事情,大家都会第一时间和残联工作人员分享。”
混双小健将:一个刻苦一个感恩
残疾人运动员的训练工作比正常运动员的训练要辛苦很多,“可每看到孩子们不怕辛苦咬牙坚持的时候,辛苦的感觉就会荡然无存,其中最让他感动的就是网球混双运动员胡利华(男)和孙岩(女)。”陈林告诉记者,如今两个孩子20出头,都先天聋哑。胡利华是一个非常刻苦的孩子,常规训练后还经常独自看视频学习网球明星打球方法,目前在全国他排名第三。帅气阳光像极了职业网球明星费德勒。而且他热情善良、乐于助人,由于皮肤比较黑,大家又亲切地称呼他为“黑娃”。孙岩是遗孤,妈妈独自一人抚养,长相漂亮打球技术又好。还有沿海运动队出重金挖她,但她都不愿意。她说这里是她的根,她要为四川人民和达州人民争光添彩。
队员父母 忍受分离鼓励孩子
对于本次比赛取得的成绩,很多残疾人运动员的父母既骄傲又心疼。
胡利华的母亲王小青告诉记者,儿子15岁被达州市残联推荐其前往省队训练网球项目。由于不能言语,关于训练的一切都被他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下来。
“这也是我了解他生活和心情的最重要的途径,因为我们一年才见一两次面。”王小青每次看到日记内容都会落泪,因为日记里记录了儿子辛苦的训练,记录了生病时想家的心情。作为母亲不能在身边照顾他,鼓励他,非常揪心。自己非常的心痛。
“所有残疾人运动员最大的梦想就是参加残奥会,为国家和达州人民争光。”王紫莹的父亲王国安告诉记者,“虽然心疼,却只能旁观。因为给予残疾孩子一个梦想,他们才会更加坚定地走下去,生活才将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