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达州市残疾人联合会网站! 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达州市残疾人联合会 >> 每日讯息 >> 正文
达州“十一五”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综述
更新时间:2012/3/31 11:24:27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560

这是一个特殊群体,需要全社会关心关注。
  
  他们有的不能走路,有的失去双手,有的双目失明……
  
  为了让这些人得到康复,过上快乐、幸福的生活,我市把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政府改善民生工作的计划中,借助各项公益项目,认真开展康复、扶贫、教育就业、组织建设等工作,使一大批残疾人从中受益,让残疾人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给予他们的温暖。
  
  蓝图绘就温暖出发
  
  “十二五”期间,是我市加快建设川渝鄂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实现科学发展,建设幸福达州的关键时期,也是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时期。我市残疾人事业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残疾人为本,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两个体系”建设为主线,以“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为抓手,全面推进残疾人事业更好更快发展,为改善残疾人民生提供更多制度性保障,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全面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十二五”残疾人工作的总体目标
  
  1.残疾人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残疾人生活状况与全市平均水平差距缩小,残疾人参与和发展状况显著改善。
  
  2.建立“两个体系”基本构架,残疾人保障水平和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明显提高,“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全面推行。
  
  3.大力促进达州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保障条件大幅提升,尊重、关爱残疾人的社会风尚进一步改善。
  
  “十二五”残疾人工作的指导原则
  
  要坚持以人为本、共享发展的原则。要坚持缩小差距、加快发展的原则。要坚持特别扶助、全面发展的原则。要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要坚持增强保障、持续发展的原则。要坚持党政主导、重点发展的原则。
  
  突出工作重点,促进残疾人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发展,全面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确保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各项目标实现,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促进残疾人状况改善和全面发展。为此,“十二五”期间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重视残疾人康复和残疾预防工作,有效控制残疾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优化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促进残疾人文化体育繁荣进步。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最快、残疾人状况改善最明显的时期。市委、市政府亲切关怀残疾人,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各级、各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社会各界积极支持,超额完成了《达州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规定的各项任务,残疾人事业取得显著成绩。
  
  据记者调查,“十一五”以来,达州市和达州市残联先后被国务院残工委、中国残联、国家体育总局、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表彰为“全国残疾人信访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残疾人之家”、“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残疾人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残疾人宣传文化工作先进市”。达县被国务院残工委表彰为“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达县、大竹县、开江县、宣汉县、渠县被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授予“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称号。渠县、大竹县、宣汉县被国务院残工委授予“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先进县”。
  
  达州市残疾人工作的具体业绩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尤其是作为一项事业,它为什么能够不断上台阶,不断出现喜人的局面?记者通过采访,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全社会的通力支持,全市残疾人工作者的辛勤工作,是他们用爱心在残缺的琴弦上弹奏出了动人的乐曲!
  
  康复:让残疾人重拾健康
  
  残疾人康复服务水平着力提升。紧紧围绕“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以社区为平台,以白内障复明、假肢安装、聋儿语训、脑瘫训练、辅助器具配发等为重点,全面推进了残疾人各项康复工作。
  
  我市有残疾人50.24万人,占总人口的7.78%。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以来,共有8万名残疾人得到各类康复服务。其中:实施免费白内障复明手术9520例;免费装配普及型假肢1020例,装配各类矫形器680件;免费为618名聋儿进行了听力语言训练,培训聋儿家长618名;为聋儿免费和优惠验配助听器420台;免费培训低视力儿童家长1026名;免费安装人工耳蜗5台;精神病防治覆盖人口达240万人,救助1070名贫困精神病人住院治疗,为2400名精神病患者提供免费服药服务,监护精神病人达2万余人;为238名麻风畸残者免费施行矫治手术;免费供应残疾人用品用具2.4万件。
  
  “志愿者上门为我们按摩,舒服地享受了一回,觉得人轻松很多,谢谢你们哟!”这是近日通川区残工委组织青年志愿者来到磐石乡敬老院,为残疾老人理疗按摩,60岁的侯大田在按摩后说道。这是通川区组织开展的主题为“帮扶农村贫困残疾人、共享社会关爱阳光”的系列活动之一,为残疾群众送去了缕缕温暖和阳光。
  
  一同前往参加助残服务的心理医生蒋瑛则为老人们上起了心理辅导课,“身体的残疾不重要,我们要平和心态,坚持药物治疗和身体锻炼就一定会走出伤痛的病区。大家住在一起相互要团结、包容和帮助,这样才能让我们真正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因脑梗塞引起手脚不方便刚住进敬老院的李志清听得直点头。
  
  区妇联和团区委的大学生志愿者就帮助老人整理房间、打扫卫生,陪他们拉家常。24岁的大学生志愿者晋冰梅拉住老人的手嘘寒问暖,说个不停。“就像是亲孙女一样乖!”众多老人都这样说晋冰梅。这些活动只是全市关心残疾人的一个缩影。
  
  教育:提高残疾人素质
  
  特殊教育工作稳步发展。形成了以特教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的特殊教育发展格局。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0%以上,全市特殊教育学校发展到7所,在校生达到456人;全市普通小学就读残疾学生4688名;200余名残疾考生被高等院校录取;6108名(次)残疾儿童少年获得义务教育资助,516名残疾大中专学生及残疾人子女获得资助,资助金额达103万元。
  
  残疾大学生石丹、郎美淋、刘超、陈邦涛和张若身残志坚,自强不息成长的故事,他们在全市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爱下,使之培养成为了国家栋梁之才。
  
  大竹县竹阳镇24岁的石丹,患有先天性大脑偏瘫,这曾让他的父亲操碎了心,高考时,石丹的考分超出四川省重点大学理科录取线46分,结果却因为身患残疾而未被录取。达州市和大竹县残联知道了他落榜的消息,在他们的帮助下石丹被东北的一所二本大学录取了。但是石丹残疾的身体无法适应东北寒冷的天气,一个月后只好回到老家复读。第二年,石丹再次考出了理科635分的好成绩。为了让石丹顺利进入大学,残联组成工作组,去省残联、省招办与四川大学进行反复沟通,四川大学向石丹敞开了怀抱。为了让像石丹这样的残疾学生不再因为身体原因被高校拒录,我市市、县两级残联为每一个残疾学生建立详细档案,进行跟踪服务,连续十多年高考上线残疾学生录取率达100%,200多名残疾学生圆了大学梦。

就业:改善残疾人生存状况
  
  达州市市、县两级残联积极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培训,帮助他们走出家门融入社会,职业技能培训让残疾人增强就业本领和自信心,促使残疾人就业率不断提高。残疾人以自己的劳动解决生活难题,依靠自己的努力开创未来。“要想就业,首先要有技能。通过这半个多月的系统培训学习,自己感觉收获很大。特别是这种有组织的培训,增强了我们残疾人就业的自信心和勇气。相信在组织的关心下,我一定能通过自己的双手自食其力,不给家庭和社会增加更多的负担。”参训学员彭能说。
  
  “多亏了残联的帮助,我们才能找到这么好的工作。”家住渠县青龙乡的张小兵,家里仅有一位年迈的母亲,自己也因脸部有缺陷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全家仅靠低保生活。据了解,在残联的牵线搭桥下,20名残疾人赴重庆集中就业,近年来,残联负责人多次到外地实地考察,寻找合适的就业岗位。并与许多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供求合作关系,企业需要人员马上与县残联联系,及时帮他们组织、挑选人员。
  
  全市残疾人就业工作,深入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送温暖”为主题的残疾人就业援助活动,强化政策扶持,加强技能培训,依法推进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鼓励企业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积极扶持残疾人自主择业、自主创业,大力促进残疾人就业工作。“十一五”期间,全市各级残疾人服务机构累计培训城乡残疾人达6.1万人/次,推荐就业1.3万人/次。城镇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3360人,集中安置就业1898人,扶持残疾人个体就业9760人。
  
  扶贫:帮助残疾人脱贫致富
  
  全市进一步将农村贫困残疾人纳入各级政府扶贫开发规划,积极制定、完善和落实特别扶持政策,有效增加残疾人的收入。六年来,全市有6.2万农村贫困残疾人得到了扶持;144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的危房得到了改造,2217余名残疾人直接受益,受益人数达4766人。发放国家康复扶贫贷款3200万元,扶持基地和实体16个,帮助和带动3.3万多名贫困残疾人解决了温饱。
  
  四川东柳醪糟有限责任公司,仅三年来,就招收残疾人到公司务工35人,残疾人上岗培训100人/次,一对一结成帮扶对子45对,利用种植优质糯稻项目重点帮助残疾贫困人员1300余人,促进了残疾人脱贫致富步伐。
  
  市残联和大竹县残联积极帮助该公司协调残疾人康复扶贫贷款贴息贷款,近三年来,市、县共协调资金1200多万元,大大的解决了生产经营中的资金瓶颈问题,同时,大竹县残联在制定助残方案、残疾人培训等方面及时为该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帮助。
  
  据了解,全市残疾人社会保障采取“分类救助”的办法,对重度残疾、一户多残等特困残疾人给予特别扶助,提高他们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有效的改善了生活状况。六年来,有4.65万名城乡贫困残疾人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有2882名残疾人在各类福利院、敬老院享受集中供养。9.21万名贫困残疾人得到临时救济;农村有2686名特困残疾人享受五保供养。为1.07万城镇贫困残疾人购买居民医保,为28.8万农村贫困残疾人购买新农合医保,为7.2万名符合条件的一、二级重度残疾人提供社会养老保险补贴,为1880名城镇残疾人提供了廉租(住)房补贴,有8.63万名特困残疾人获得临时救济、定期补助和专项补助。实施“阳光家园计划”,为4847名贫困重度残疾人提供居家托养补贴。
  
  维权:为残疾人撑起一片蓝天
  
  残疾人合法权益需要切实维护,我市将残疾人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执行检查纳入了各级普法宣传规划。建立了人大、政法委、法院、检察院、公安、残联等部门和单位组成的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协调机制。全市建立残疾人法律维权岗551个,其中:有5个法律服务机构被司法部、中国残联命名为“残疾人维权示范岗”。加大了对侵害残疾人合法权益案件的查处力度,“十一五”期间,累计为1.32万残疾人提供了法律维权服务,为1356名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为残疾人挽回经济损失1240余万元。
  
  近年来,市、县残联进一步加强了与法院、检察院、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联系,密切配合、共同办理残疾人法律救助案件,收到了很好的成效。通川区东岳乡东兴社区的残疾人冯宗俭,于2007年3月1日为雇主周江英搬运货物,不慎从车箱上摔伤致残,冯索要赔偿未果,因冯家庭经济困难,在当年5月向市残联反映情况,寻求帮助,市残联积极协助市法律援助中心对冯实施了法律援助,市法律援助中心受理后,即指派通川区法律援助中心办理此案,向通川区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获得相关赔偿。经过市残联和市、区法律援助中心的共同努力,法院最终判决冯获赔135620元。
  
  组织:网络健全规范达标
  
  近年来,全市深入贯彻“城市抓社区,农村抓乡镇”的原则,建立健全以县(区、市)残联为主导,乡(镇、街道)残联为骨干,村(社区)残协为基础的基层残疾人组织网络,全面提升为残疾人服务能力。
  
  全市310个乡镇均配齐了残疾人工作专兼职干事,2763个村均配齐了残疾人工作专兼职委员。已建设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1.2万平方米,建成残疾人康复中心6个,聋儿听力语言训练部1个,假肢装配站1个,社区康复站28个,白内障复明手术定点医院9个,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8个,残疾人职业培训机构32个,助残志愿者联络站300多个,登记在册志愿者1.2万多人。针对残疾人特殊性、多样性、类别化的服务需求,建立健全了以专业机构为骨干,社区为基础,家庭邻里为依托,以生活照料、医疗康复、社会保障、教育就业、文化体育、法制维权为主要内容的残疾人服务体系。
  
  文化:让残疾人的生命充满活力
  
  残疾人文化体育成效显著。2006年,我市成功承办四川省第六届残运会,组团参赛获得金牌总数、奖牌总数、团体总分、田径和游泳单项五个第一名的历史最好成绩;2009年,我市编创选送的特殊艺术节目《礼物》参加全国第七届残疾人文化艺术汇演,荣获二等奖;2010年,组团参加四川省第七届残运会,获得金牌总数、奖牌总数、团体总分三个第二名的优异成绩。2011年6月,我市组团参加四川省首届残疾人文化艺术节,获得优秀组织奖,夺取1金1银5铜,名列全省第三名。由我市培养、选送的李辉、王紫莹等一大批优秀残疾人运动员多次参加国际、国内重大残疾人体育赛事,取得了精神文明和参赛成绩双丰收,为祖国、四川省和家乡达州市赢得了荣誉。
  
  残疾人朋友自强自立,积极投身富民强市全面小康的伟大实践,涌现出了达州市建党九十周年“十杰百优”自强典型——刘汉威、“瘫痪女诗人”——李仁芹、“十佳达州好市民”——胡明建、“追寻阳光的盲人按摩师”——姜华锷等一大批争当科学发展的推动者、文明风尚的实践者、社会和谐的促进者。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残疾人每做一件事,都要比常人多付出十倍乃至百倍的努力。在记者看来,残疾人能来到舞台上、运动场上就值得人们敬佩,更勿论他们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
  

 
   【编辑:杨文平】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